分享此內容
頌缽的振動如針灸。
如何感覺下針的深淺(身體對振動的反饋)?
停針時間該有多長(個案依其身體狀態差異,每個部位該敲多久)?
世界上不同頌缽體系的操作手法,各自的特色優點為何?
常見的敲缽手法,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?
缽緣、缽壁、缽底,在隔空氣振、音波拉皮、身體療癒與即興演奏的運用統整。
以上是這次,我在頌缽論壇要分享的綱要。
一直到五月底,我應該挪不出個案時段了。
在我眼中,沒有瑜伽派系的分別
當世道混亂不堪,我不想只談光與愛!
下課趕回宜蘭,因為一早要去蘭智,陪大兒子的母親節活動–做紙黏土
最後召集!尋找喜歡銅鑼、想敲鑼的種子銅鑼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