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杭州上了整體共振音療回來,今晚看到群組有同學在提問:「如何介紹聲音療癒?它的作用是什麼?」

分享此內容

去杭州上了整體共振音療回來,今晚看到群組有同學在提問:「如何介紹聲音療癒?它的作用是什麼?」
嗯……
想起,好一些年以前,有一位整復工作者,邀請某位頌缽老師開課,但是他代po的開課文宣竟全篇抄襲我的文案。作為身心工作者,沒有道德涵養,真的很難信任他的療癒品質。而且那位頌缽師並非我教出來的學生,頌缽授課內容並不一樣啊!療癒師不是應該自己寫文案,怎會是讓開課方代筆呢?
我一直覺得,思考與表達,是把所學融會貫通並反芻的過程。如果沒有辦法用自己的話語、文字,去表達我們的所學,又如何在授課時對學員侃侃而談?書寫的文字未必需要多優美,但重點是裡面有多少個人的體會與感悟。唯有我們真實受益的分享,才能觸動人心的。
今天的感觸是:真的不要只看一個老師收集了多少張課程證書,而是去看他活出來的品質,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。如果是一個高價課程,建議可以先從單堂體驗或個案療癒,去感受老師的能量與內在質地,謹慎評估再決定。
也把五月之前的台北.高雄.宜蘭的頌缽課程,放在這裡喔!另外三月會去昆明、五月去廣州授課,外地朋友歡迎私訊詢問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L8PnPaWPu6fj9AdB/?mibextid=9VsGKo

分享此內容

最新文章

文章分類

0
    0
    目前購物
    目前購物車是空的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