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新去省思所謂的「療癒」

分享此內容

在往返鄭州的班機上,分別看了兩部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影~「黃金花」與「我的影子在奔跑」。

這個主題受到矚目,一部分也反應:現在這樣的孩子,真的不少。

說真的,我很「討厭」每次貼文後,一些網友「善意的」自閉症資訊分享。或是詢問孩子的狀態後,告訴我他的某某某也是這樣,見了什麼師父或做了什麼療癒之後就大幅好轉,直言我一定沒做過什麼……

論宗教:懷孕七個月時,我仍去閉關,往往是大家還沒起床,我已經摸黑早起在上師門外打坐。

孩子在嬰兒期發現有狀況,拗不過長輩,台灣各地廟宇,即使偏遠在南部某處稻田中間、或是聽說哪裡有大師……能去的,我們都去了。

論各類療癒:身心靈界各種療癒,當初能學的,我幾乎都學了。單身時存的七位數存款花到不剩,見過的療癒者,一小時360美金不含翻譯費,或是每週跑中南部做氣功推拿、人體氣功發電……甚至遠赴尼泊爾做阿育吠陀療癒……能做的,我們都做了 。

論正統醫學、心理學:我從一個二專畢業生,為孩子到內地,一天只睡三小時的努力K書,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心理研究所,只想在學校找到關於這方面的資訊。雖然後來教學各地狂忙,沒能完成論文(我不想用特殊管道或方式去完成文憑),卻無法否定我在校的努力。更不提婚前我在補教業工作,對孩子有一定的敏銳度,三歲不到就帶著他做了幾年早療。

#如果我們真的是善意的想幫忙,請先理解別人的實際狀態,是否合用這個建議。

#不要用給予建議來感受自己的重要性。

#不要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的建議,而否決別人的努力;意見不被接納,不等同別人不接納你。

#近廟欺神。明明遠在外國的人士,也寫訊息來希望我能接個案,可往往是親近的人會懷疑自己,要我去找一些裝神弄鬼之徒。

(上面有“#”的話語,是我累積已久的心聲。)

星星王子昨天去夜市,今天又去山區,出現能量擾動的大喊與哭泣,眼眶發黑無神。洗完澡,為他敲頌缽,他很快的放鬆下來,一會兒,開始打呼。

近期,重新去省思所謂的「療癒」。不是把別人變成這世界期待的展現、活在共同的通則裡,叫做「正常」與「被療癒」。而是,我們接納有些人就是如此獨特、與我們不同。

有時候,療癒是:在學習理解對方的過程裡~協助找到他最舒適的狀態、與這世界最愉快的互動方式;感知對方的困難並協助排除;找到他的興趣喜愛並加以引導。

在一些人眼裡,我做得也許不夠好。但我知道,做為我的孩子,他有多麼開心!

分享此內容

最新文章

文章分類

0
    0
    目前購物
    目前購物車是空的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