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如是的真實

分享此內容



我們可以真實的做自己,當然沒有問題。


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甚麼是「真實」。只是把無意識裡被外境勾動的創傷、投射,而衍生的情緒,當作是真實的自我。然而這感受,從一開始,就已經悖離真實。


幾年前我去內地教課,有一位年輕的女學員,童年上學途中,遇到一位視障而無所事事,每日酗酒鬧事的叔伯輩。小女孩跟著別人喊他綽號,沒喊叔叔。那名醉漢聽聲辨位,走過來搧了她一耳光。


那次的工作坊,我們提到女性力量。她說:「最近我要結婚了。搬到先生家的第一天,婆婆說:『把東西放好後,來廚房,我教你做菜。』我當下拒絕,為什麼我剛到就要去當女傭?後來先生進房來解釋,說婆婆只是要我熟悉這個家,我還是拒絕,收行李走人。我覺得真實的女性力量,就是我終於可以保護我自己。」


她的婚姻,維繫了一年多。


真實,是回到中性裡。讓當下的事件止於當下,沒有那麼多的感受與延伸,歸於純淨的中心。如果有各種的感受、情緒的波流,我們也能如清荷凌水,看到那些漣漪緣起何處,穿透那些妄想攀緣與發酵的內在劇本,當下照見,煩惱即止滅。


你的真實,真實嗎?


你的真實,是把別人投射於你的形象撕毀、把自己失衡或隱藏的另一端挖開、那叫真實?不,那只是一個「有參照點的叛逆」。你想顛覆的,正證明了你的緊抓。


原本如是的真實,是連參照點也不存。連活出真實的想法也不存在,原本如是,你才成為自由。如果,你無法辨識自己的情緒,是來自於過往暗影的發酵與投射,這時的表達真實,往往只是把自己的傷痕與匱乏移轉給他人,重複著並不真實的假想,在其中自我傷害。


這些年我的內在之路,無非是在行走的路上,觀照自己如何去感受與反應外在,那些藤生蔓結的意識纏縛,根植何處?


如同見山是山、見山不是山、見山還是山的三階段:


一、我曾經對外境生起各種想法、念頭與情感,我以為那些想法感受代表我,我以當一個「有思想有靈性的人」而自喜,並賦於文字與歌詠,以及各種形式的創作,去表達「自我」;進而為捕捉創作的靈感,放大自己的感受。


二、我明白那些想法念頭,不是真實的我,開始解析這些想法信念成形的源頭。那是生命溯源與自我開挖、解除制約、印記的過程。


三、明白本來無一物。療癒者、求道者、開挖者…..的想法,已然不存。感受、想法,依然在那裡,如一片天空的雲靜靜飄過,我只是看著它,自來自去。於是終可以笑拈梅花,活出孩子般的任性純真。


寧芙 寫於2018/7/3

分享此內容

最新文章

文章分類

0
    0
    目前購物
    目前購物車是空的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