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看到很多業界朋友撰文,在討論某個瑜伽線上課熱賣的事。

分享此內容

最近,看到很多業界朋友撰文,在討論某個瑜伽線上課熱賣的事。我得誠實說,廣告做得真好,我也心動想買呢!
剛剛看到有網友很用心地撰文,針對廣告裡那句:「線上課一定比實體課的效果,絕對來得更好。」寫出他個人的看法,我覺得,作為十幾年的瑜伽教學者,我好像也不能置身事外。
Yoga 的原意是「連結」,是個人意識與身體的合而為一,更進一步,則是天地人的合一。
成為一個昆達里尼的教學者後,我深深覺得:每一堂課,是與瑜伽傳承源頭的能量連結,也是與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能量共振。
在內在一種超然的安靜裡,精微地感知著當下的宇宙能量流,也精微地穿透著每個到來的學生,知曉他們的狀態,感受他們的震動。於是每一堂課的內容分享,都是一種能量的調頻,讓自己與學生們,一起回到和諧的源頭。
這樣的表達也許有點抽象,我用幾個課堂實例來說明。
2012年,我剛被聖哲曼空間邀課,一個月去帶一次工作坊。去第三次的時候,我從某個學生的動作裡,看到了驚恐的情緒。我問她:「妳嚇到了,這一兩個月,你發生什麼?」
學生一臉茫然地看著我:「驚嚇?沒有呀!」
我請她做了駱駝式——跪立,身體後仰,雙手往後抓腳跟。她很快地把後仰的頭抬起,張開眼睛看我。
我篤定地說:「妳嚇到了。妳無法放鬆敞開心輪與喉輪,而是張開眼睛在防備周遭。妳遇到了什麼?」
她的臉開始顫抖,淚水簌簌而下。她說她居住的社區發生火災,當她下樓走到中庭時,火災受困的住戶耐不住高熱,「蹦」的一聲跳了下來。她聽到聲音轉頭,剛好看到那張臉倒在血泊中。
「老師,我這兩周睡覺前,都會想起那張臉。」
那天,我帶她做了很多神經系統的平衡與壓力釋放的練習,還有強化心輪的動作。下課時,她整個人的精氣神煥然一新。
你以為,瑜伽只是體位法的鍛鍊?只是冥想靜心的練習?只是靠課程設計與拍攝就能傳遞的智慧?
瑜伽對我來說,是一種深深的連結。作為教學者,我觀察學生的身體、呼吸、眼神、動作,看見生命整體的表達。用我所知的功法、梵唱與冥想,去接住需要被接住的人,強化他們需要被鍛鍊的部位,也點燃他們本已具足的潛能。
疫情那幾年,室內課程限制四人內,瑜伽被迫轉為線上。為了幫助學員過渡,我送每個學員20分鐘的一對一線上諮詢。
有一個學員已經上到第三期。她剛來教室時,頭部一圈黑氣。我問她:「你有沒有覺得,自己常常跟人溝通會接錯線?老闆要你做 A,你理解成 B,同事講 C,你聽成 D?」
她說:「對耶!我常常會意會錯誤。」
我跟她提起她氣場的狀態,並說:「妳家族裡有些人,應該有精神上的課題。」
她回應了一些親戚的精神困擾與家族課題。
我給她一套「清理光環體與祖先業力」的功課。幾個月後,她從原本黯淡無光、水腫的樣貌中,瘦了四五公斤,整個人氣色與氣場都明亮起來了。
瑜伽,是看見一個人的屬性與狀態,並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對待她的身心。瑜伽課,是群體中的療癒場。每一次教學,我觀察學員的狀態,調整每一個暖身、每一次呼吸法。知道何時該補、何時該洩;如何安撫躁動、或喚醒沉潛。
(寫到這裡,我竟然哭了。當教學成為生活常態,早已褪去最初的激情。但當我寫出這些內在聲音,才發現:每一堂課、每個我遇見的學生,我都是懷抱著滿滿的祝福,去理解他們的特性,並將這些無聲的祝福,悄悄編織進課程裡。)
然而,線上課及實體課最大的差別,並不是教導傳遞的方式不同,而是–瑜伽,是一種生命的感染。一個瑜伽行者,他的生活、他的待人接物,他與學生交談時觀機逗教的機鋒…..那是活的,是流動的。是用生命去感染生命的過程。
透過自己紮實走過每一步的修練,知道這過程裡的風景與挑戰,用生命向別人示現一幅地圖,而這一切,無法被模組化、單元化。
所以,我不否定誰,也不為了市場的喧囂而爭辯什麼。只是作為一位走在瑜伽路上的人,我想提醒自己,也提醒願意聽見的你–
瑜伽,從來不是「線上或實體哪個效果更好」的比賽,而是我們如何走過生命的回音,如何用心感知當下,在每一場課、每一次呼吸裡,走向內心深處的連結:與自己,與他人,與整個世界。
願我們不忘這份連結的初衷。

分享此內容

最新文章

文章分類

0
    0
    目前購物
    目前購物車是空的繼續購物